WebConf Taiwan 2024──接案失敗學:前端、後端、設計端,我還要具備什麼端才能出來江湖闖盪?談小白鼠闖入黑森林被XXX的淒慘故事

Taiming
27 min readDec 28, 2024

在個人和小型團隊的接案市場中,僅僅掌握前端、後端或設計技能並不足以保證成功。更多的挑戰在於如何應對現實中的各種情境及困難。成功很難被複製,但是失敗可以。本演講將從失敗學的角度出發,分享接案小白在接案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種意料之外的狀況,以及如何從這些經歷中學習與成長。

(投影片連結)

接案失敗學:前端後端設計端,我還要具備什麼端才能出來江湖闖盪?談小白鼠闖入黑森林被XXX的淒慘故事
OUTLINE
1. 前言
2. 自我介紹
3. 技術能力越好,接案就沒煩惱?
4. 接案流程舉例
5. 定價策略的種類與擬定眉角
6. 需求變更:接案中的隱形殺手
7. 總結與反思

自我介紹

我是Web 軟體工程師,工作內容涵蓋前端與後端開發,但我個人比較擅長前端領域。在接案方面,我有一些個人接案、兼職,以及小團隊合作的經驗。

個人接案經驗

在個人接案方面,我常處理的項目包括產品官網、前台服務與後台服務,涵蓋從零開始開發、專案維護、小型需求調整等多樣工作內容。服務的領域則包含線上課程平台、NFT 公司、遊戲產業、社團法人、基金會,以及電商網站等。

團隊接案經驗

在團隊接案方面,我們的團隊由工程師和設計師組成,特別是在 UI/UX 設計上擁有較強的優勢。因此,我們的接案重點以企業官網、個人形象網站和作品集網站為主;此外,也會承接一些企業內部系統的設計與開發專案。

https://www.everflow.cc/

因此,今天的分享會以個人接案與小團隊接案為核心,並以 Web 相關產品的接案實例作為探討的主要範疇。

前言:程式寫得好/設計做得好,接案就沒煩惱?

與專業接案公司不同,個人接案與小團隊的運作有其獨特的優勢與市場定位。接案公司通常擁有完整的團隊架構,每個人分工明確,流程也高度標準化。而個人或小團隊的接案,則更靈活且具人情味,能滿足一些特殊或小規模的需求。

對於許多工程師或設計師來說,隨著經驗的累積與名聲的建立,自然會有機會透過關係性接到案子。可能是朋友、同事、甚至親戚的介紹…等等。
因此,我們會得到這些機會,是因為「程式寫得好」或「設計做得好」

然而,問題來了:「程式寫得好,或設計做得好,就一定代表接案會做得好嗎?」這就是今天想要探討的核心議題。我相信,曾經接案的人,對這個問題應該會深有共鳴,甚至會想起一些相關的經歷。而還沒有接案經驗的人,可能你一開始會覺得這一題答案是對的,但是,被我這麼一問,你可能會開始懷疑這個答案。

今天我們要對這部分做深入的討論。

沒有人想要獲得低報酬,但是…

我想,沒有人希望自己出來接案,是獲得低報酬、賠錢、希望自己接案不順利,對吧?

雖然沒有人希望接案不順、賠錢,但是這些事情卻在我們生活中隨處可見。各位回想自己過去接案的經驗,或是看看那些不順利的經驗,都是技術能力不好的人嗎?我覺得不見得。

我們可以根據技術能力與報酬(包含接案是否順利、成功)的相關性來進行個別討論。

能力、報酬象限圖
  • 高能力、高報酬
    這個組合大家應該不會覺得奇怪。能力出眾,自然能爭取到更高的報酬,這符合常理。
  • 低能力、高報酬
    雖然技術能力不是頂尖,但能成功接案並獲得不錯報酬的人也不少。他們可能有很好的機緣,或者做事方式很有一套,懂得如何展現價值。
  • 低能力、低報酬
    能力不足的情況下,要成功接案並獲得高報酬自然會比較困難,因為少了一個談判條件。對於這種情況,我的建議是多磨練技術,紮實地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,為未來鋪路。
  • 高能力、低報酬
    這一組合特別值得討論,因為它違反我們的直覺,但在現實中卻常常發生。
    這種現象背後的原因有很多,今天無法逐一列舉。我挑幾個常見的狀況來分享,希望能帶來一些啟發。

高能力低報酬原因一:忽略技術範疇以外的工作

讓我先簡單列出一個常見接案流程,供大家參考:

常見接案流程

工程師的專業在於寫程式,有人專攻前端、有人擅長後端,也有全端一條龍包辦;設計師則擅長 UI/UX,能讓介面既美觀又好用。

然而,我們可以仔細看看上述接案流程,這些專業技術其實僅佔整個接案流程中的一小部分,即「專案執行」階段。

這也意味著,在個人或小團隊接案中,我們必須處理許多除了技術範疇以外的工作。這些看似與專業無關的環節,卻是接案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如果輕忽或省略,往往會導致專案陷入困境。

另一方面,我們所擅長和認知的範圍常常僅止於「專案執行」,因此對於接案流程當中的其他項目,在沒有遇過之前,我們可能沒有想過我們要去做這些事,那更不用說我們對於這些技術範疇外的項目是多麽的陌生、生疏。

想想看,我們請一個零經驗的工程師來進入專案、請一個零經驗的設計師來畫設計稿,那在我們來看,是不是有許多令人擔憂的地方?

同樣的情境,我們可能在業務能力面、專案管理面…等等,也是一個零經驗的人,那是不是進入到這個戰場上也應該是會令人十分擔憂呢?

因此,在接案之前,我們必須要有所認知,並且不要排斥去接觸技術範疇以外的工作,甚至要想辦法在這些面向精進自己、累積經驗。

高能力低報酬原因二:技術專業和商業價值的脫節

第二個原因是「技術專業與商業價值的脫節」。

剛開始接案時,因為過去只有求職面試的經驗,缺乏談生意的經驗,許多人會不自覺地把「求職面試」的技巧帶進「談生意」。但求職與談生意其實有本質上的差異,因此,使用錯誤的策略往往難以達到理想結果。

舉例來說,在求職面試時,我們會極力展現自身能力,例如效能優化的能力(如降低 bundle size、提升載入速度)、高品質程式碼(unit test coverage 高)、或良好的團隊合作能力。這些對用人主管來說很有吸引力,因為他們需要能力出色的人才。然而,談生意時,這套說法卻不一定奏效。甚至有可能帶來反效果。

在接案中,我們面對的往往是業主,例如新創公司的老闆或老闆委託的高階主管,他們的背景可能與軟體開發毫無關聯。當你向他們講述效能優化或技術能力時,儘管他們可能認為你很厲害,但這些資訊無法真正打動他們。

我們需要練習換位思考一下,假設今天我們身為業主,要外包一個網站,我們關心的是什麼?

業主真正關心的是:

  • 你的報價是否划算?
  • 你的信用、服務品質好不好?
  • 你是否有成功案例?
  • 你的團隊經驗、規模、名氣如何?
  • 其他

因此,單純展現技術能力,無法讓客戶理解其背後的商業價值。

舉例來說:
你說你在 performance 處理很厲害,但對我的網站而言,我並沒有感受到差那幾毫秒是不是真的有差?而且就算真的有點感覺好了,那值不值得我再多付這麼多錢處理這個問題?我可能不願意。

另外你說你嚴格遵守 coding style 規範,你有 Eslint、你有 TypeScript,你的 unit test 覆蓋率很高,所以呢?我又看不懂 code,我怎麼知道你說的是真的?那覆蓋率 10% 跟 80% 差在哪裡?我感受不到,我的客戶也感受不到,那我為什麼要花這一筆錢?還是你不要寫測試,有問題我們再來改,你看這樣能不能讓我省點錢。

因此,談生意時需要站在業主的立場,回答他們真正關心的問題,而不是一味強調自己的專業技術。

客戶翻譯機

網路上我們常常可以看到許多直男踩到了女友的地雷,因為他們沒有使用「女友翻譯機」。所以他們字面上去理解女友的意思,結果就悲劇了……。接案何嘗不是如此?

女友翻譯機

業主他關心的問題,通常不會直接說出來給你聽,但是你要懂的去翻譯、去揣測。

客戶翻譯機

上述這些問題,你遇過幾個呢?這些問題表面看似簡單,但如果只是直白回答,容易掉入陷阱。最好的方式是揣摩背後的真正用意。我們一個一個來解析。

你有做過這個嗎?

業主:你有做過這個嗎?
接案者:開玩笑!?我超勇的好不好?

你有做過這個嗎?

相信這一題是蠻多人會遇到的。如果你直接回答「我超勇的」,那這部教育影片後續的發展,我應該不用再多解釋……。

咳咳,回歸正題!

當業主問「你有做過這個嗎?」時,他背後有可能是擔心你的能力不足、擔心你做不出來我想要的感覺/風格。因此,最能讓對方心服口服的方法就是適度地展現你的作品集,展示的過程中要展現自己的專業。

但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,他問出這個問題很巧妙的,讓你們之間的關係透過這一個問題傾斜,你們不再是對等的,而是他在審視你。因此,你需要冷靜處理,避免急於證明自己、或怕他會看不起你而匆忙回答。你需要在回答這個問題時,既展現專業能力,又避免讓自己處於較低的地位,並試圖把對話導回平等的合作關係。不然會變成有點像是一個評審在幫一個表演者評分的感覺。若處於這樣的劣勢,將不利於我們未來的談判。

  • 展現自信,從容應對
    當被問到「你有做過這個嗎?」時,不要急於給出詳盡的答案或匆忙地展示自己的能力,而是先從容回應,例如:「這是個很好的問題,我之前確實有做過類似的項目,讓我和您分享一些相關的經驗。」這樣的回答既不失禮貌,又能傳遞自信,避免顯得過於急切或不安。
  • 將話題導向對方的需求
    與其過多地解釋自己的經驗,不如把焦點放在對方的需求上。例如:「過往的經驗能幫助我更好地理解您的需求,不過我更想了解您這邊的具體想法和期待,這樣我們可以一起探索最佳的解決方案。」這樣可以自然地將對話拉回合作的基礎上,而非單方面的能力評估。
  • 巧妙地平衡關係
    如果感覺對方的提問讓關係變得不對等,可以主動提出問題,讓對方也投入到討論中。例如:「在過去的項目中,我發現了解客戶的細節需求非常關鍵,能否請您再多說一些這部分的想法?」這樣的方式不僅能緩解審視氛圍,還能顯示你的專業性和對合作的重視。

我的需求很簡單

「我的需求很簡單,我只需要一個跟 Apple 或 SpaceX 一樣的官網。」
「我的需求很簡單,我想要一個聊天機器人跟 ChatGPT 一樣。或是 Gemini 也行。」
「我的需求很簡單,就是一個簡單的文字編輯器,我要的功能就跟 Google doc 或是 Notion 一樣。」

我的需求很簡單

上面這些聽起來很誇張、很像幹話的話,我是常常在聽,是真實案例。

「需求很簡單」這句話本身並沒有問題,但由客戶自己講出來,那可是大有問題。其實我內心最想講的話是:

「需求簡不簡單不是你說了算,是我說了算。」
「不是所有的需求前面用”簡單”兩個字來修飾,他就真的會變得簡單。」

確實,真的有些需求並不是那麼複雜。但即使遇到簡單的需求,我也不建議直接順著對方的話回答說「沒錯,這確實不難。」。我認為這樣的回答會有點 NG。

理由是因為,當對方說出這句話時,他背後真正的含義是「我預期這個不會花太多錢」或是「我覺得這個功能很便宜」。

所以當你順著他的話回答之後,也就間接的讓他覺得這不用花很多錢。這會造成雙方的誤解、認知上的落差。

想想看,如果你跟他說「對呀!這個不難!」之後,報價給他,他會怎麼回答你?他勢必會說「你不是說這個很簡單?那為什麼還這麼貴?」。

當然,對我們而言,不管是工程還是設計,簡不簡單是一回事,便不便宜又是另外一回事,這兩個之間不見得成正比。這個東西對我們而言之所以簡單,是因為我們在技術方面過去有努力和累積,所以我們的努力和累積不應該是廉價的,就像大廚做一道看似簡單的家常菜,雖然動作輕鬆,但背後的功夫是長年累積的結果。對我來說很簡單,但對你來說就不是。

但切記,談生意並不是在吵架,上面雖然很有道理,但是聽道理不見得會聽得爽,一但不爽,合作就會破局。因此我們要找一些比較圓融的方式來跟對方說明,並且留意不要掉入對方言語上的陷阱。

例如你可以跳脫他的問題,說「我們會評估需求的完整實現需要多少時間與資源,然後給您一個具體的報價,這樣您可以有更清楚的參考基準。」

溝通時,我們需要留意,目標是能維護自己的專業形象,又不至於讓對方感到不舒服,達到溝通雙贏的局面。

這樣的東西多久可以完工交付?

這樣的東西多久可以完工交付?

在公司裡面,PM 問我們這個問題,我們會很自然地、沒有戒心地回答他,因為他是一個在狀況內的人,他有軟體開發經驗,他需要你預估時間是為了妥善的安排專案時程,並且好好跟客戶溝通。

但是客戶直接問你這個問題呢?他背後就不見得是這個意思,他很有可能意思是「我希望越快越好,若你慢了,我會懷疑你的能力」。

記住,先前我們提到,接案的流程中不是只有「專案執行」這個階段。因此,我們除了考慮實作、測試、部署的時間之外,也要把其他部分會花費的時間成本考慮進去,因為這些部分是很容易遺漏的。

如果你不是接案老手,用過去在公司面對 PM 的習慣,或是在沒有十足的把握下給對方一個時間,很容易讓自己吃虧。因此我們在回答問題的時候,一方面不要草率給對方一個時間,另一方面,也不要讓對方覺得我們估的時間超出合理範圍,以避免有失自己的專業。

例如你可以讓他知道,這個項目不是只有專案執行,還有包含前期後期的準備,所以你可以說「目前看來,我們大概可以在 X 週完成,但這還需要進一步確認需求細節,並且留一些空間給修改和優化的時間,這樣能保證成果符合您的預期。」

如果客戶的語氣有壓迫感,可以巧妙地將焦點轉移到「如何提升專案品質」或「確保目標達成」上。例如你可以說「我們也希望越快越好,但最重要的是要確保功能完整、符合您的期待。我會根據詳細需求,快速提出一個階段性的計劃,確保每一步都在掌控之中。」讓客戶理解,快並不等於好,並用專業的計劃來展示可靠性。

另一方面,更好的做法是你已經擬定好你的定價策略,上面已經有項目、定價以及時程,這是你在私底下已經做過研究和評估,是對自己或團隊適合的節奏,那有這個定價策略,我們就能夠更有效率地跟客戶來溝通。

你能根據我的想法,給我一些建議嗎?

你能根據我的想法,給我一些建議嗎?

這一題跟你的女朋友問你「今天晚餐吃什麼?」的意思是一樣的,你沒有講出他心中所想,他是不會滿意的。例如你換個語句「對於今天晚餐你有什麼建議嗎?」是不是聽起來有 87% 像?

這樣你是不是就知道該怎麼做了?

很多時候,業主問你建議,他不見得是要你的建議,他只是想要博取你的認同。可是當我們被問這個問題的時候,我們容易會急著想要展現自己的專業,甚至有可能會反駁業主的想法。有時候,你會發現他不太想聽。當你付出了專業,對方卻不重視時,這會讓自己的專業變得廉價,也會讓自己灰心。

另一方面,別忘了,我們的專業建議其實是有價的,如果這樣隨便讓我們的專業被無視,對我們而言也是很不好的一件事情。因此,如果你觀察出來,他只是想要博取你的認同,那就好好安撫他的心情。但如果他是認真想要取得你的建議,在合理的範圍下你要告訴他,向你做專業諮詢是需要付費的,可以跟他約一個需要付費的會議,在裡面你可以盡情展現你的專業,因為業主是付費了來跟你開會,所以他必定也會特別認真。

小結
總結來說,談生意時我們不能只強調技術實力,而是要了解對方問題背後的需求。回答問題前,先思考對方的用意,避免無意中進入不利的局面。

高能力低報酬原因三:定價策略錯誤、定價策略模糊

第三個我認為高能力卻獲得低報酬的原因,常常是因為「定價策略錯誤」。

沒有一個清晰的定價策略,意味著你在這方面缺乏原則,容易因為「人情」或「一時大意」而被壓低價格,甚至被壓榨工時。

如果事前沒有準備好定價策略,可能會因為當下沒有時間仔細思考而漏掉許多隱藏成本,這樣不僅會讓自己吃虧,還容易做得不甘心。

接下來我們會針對「定價策略」這件事情來做仔細的討論

四種常見報價方式

時薪計價 ✅

  • 根據每小時的工時來計算報價,客戶支付的是實際工作時間或預估的工時數量。
  • ex: 兼職類型的接案、專案長期配合

專案計價 ✅

  • 根據專案的總體需求、預估工時、製作條件等因素,給出固定的報價,通常不以時間為單位,而是根據專案的範圍與要求來設定。
  • ex: 幫企業設計官網、後台網站、個人形象網站、Logo 設計、名片設計

包月計價

  • 每月收取固定費用,並規範每月的工作天數與時數,適用於長期合作的專案或需定期維護的工作。
  • 理解成:每週/每月固定時數的時薪計價

價值計價(分潤)

  • 根據專案能為客戶帶來的商業價值來設定報價,通常是以專案為客戶帶來的利潤比例或其他商業指標作為定價基準。

個人接案和小團隊接案中,時薪計價、專案計價是最常見的。我們會針對這兩個部分來介紹。

包月計價其實有點類似時薪計價,只是我們把一個月要做多少小時先約定好。而價值計價是會牽涉到分潤,這部分在個人、小團隊接案中比較少會這樣談,所以這一題我們改天有機會再談。

關於時薪計價

講到時薪計價就會讓我想到少林足球的名言「我一秒鐘幾十萬上下」。這已經不是時薪了,已經是「秒薪」,在此祝大家接案都能夠一秒鐘幾十萬上下。

我一秒鐘幾十萬上下

回到正題~

薪資的設定其實取決於市場機制和雙方的協議。「你認為自己每小時提供的服務值多少,那就是多少。」

如果對自己的市場價位不確定,可以參考正職工作的時薪,並根據接案的性質適當調整,例如乘上 1.5 倍或 2 倍。乘上這個權重是因為你是利用下班之餘的時間來進行接案、兼職,甚至犧牲你的假日。因此平日上班時間的價格跟犧牲假日加班的價格是不同的。

有些求職平台上的職缺也會標明時薪範圍,你願意接受這個價格,你就可以去應徵。

求職平台上的職缺也會標明時薪範圍

今天我們無法深入探討如何提高薪資,但可以分享一些「避免在薪資上吃虧」的技巧。

雖然「時薪計價」看似比較不會吃虧,但這種方式還是有模糊空間。

我認為,關鍵在於,雙方對於「有做事」的認知是否一致。如果認為只有「寫程式」和「畫設計稿」才算工作,這樣就容易被吃虧。

大多數業主直覺上認為,只有「實作的部分」才是勞力與專業的投入。然而,接案過程中你會發現,除了實作,還有很多隱性成本。例如:

開會
開會有助於建立彼此的信任和資訊流通,但過多的會議會影響效率。例如:有些業主會把你這個接案者或外包商當作他自己公司的開發團隊,要求要每日跟你 standup meeting。或者,我也有遇過業主急著要找我開會,我也排除萬難跟他開會了,結果內容是,他今天跟哪一個他們公司重要客戶吃飯,談成了什麼生意,所以他們公司未來展望很好,我們能有機會幫這麼有前景的公司做產品,是很棒的一件事。

功能盤點和估價
長期配合的專案當中,業主有時候會請我們對新設計好的頁面做功能評估,例如估時、估價。但整個功能估下來可能要花你幾天的時間,或是幾小時的時間。假設後來盤點出了 20 個 Task,結果他只想做裡面的 2 個 Task,如果你只有做這兩個可以拿到錢,那你評估其他 18 個 Task 的時間就是在做白工。

調查問題
一個 Web 專案在測試中,或運行一段時間後,若出了問題,業主第一個會找的大部分會是前端工程師。以前端工程師來舉例,假設你花了大半時間追這個 Bug,後來發現問題是出在後端 API 的邏輯,或者資料庫髒了,或是甚至業主他自己根本就搞錯 Spec…等等非前端的問題,當然這個問題沒有你的責任,可是你花時間去查這個問題也是不爭的事實。

研究功能可行性
有時候業主想要做一些冷門的功能,這些功能的可行性需要做評估,又或者你需要做一些小研究、小實驗來確保接下來專案執行的方向,你花時間去研究也是有付出你的時間和努力。

日常的即時通訊溝通
現在即時通訊軟體非常多元且方便,對於溝通來說是一大利器,但同時也是兇器,很有可能對方一直不斷地透過通訊軟體跟你溝通、聊天、詢問,你必須要花心思來回答他的問題,當然,也需要花時間。

上述這些都消耗了大量時間,卻不容易被計入工時。如果忽視這些隱性時間成本,你可能會發現雖然工作了8小時,但只有2小時能算工時,這樣就會虧大了。

時薪計價避免吃虧的策略

為了解決上述這些問題,我們必須要擬定一些策略,以下是你可能可以嘗試的幾個方向:

在簽約前與業主溝通工時範疇
你可以先在簽約前,跟業主溝通好這個觀念,上述這些部分也要包含進去合約裡面,也就是工時不限於實作工程所花費的時間,開會、對功能估時、提供建議以及即時通訊上的討論,也需要計算工時。

採取分纇計價策略
若業主有成本考量覺得很為難,那退一步,可以考慮在非實作的工時採用另外一個價格計算,例如實作的工時開600/hr,其他的工時開400/hr。有機會透過這種方式來說服對方。

設定會議次數及時間限制
如果還是有困難,我們可以先跟業主溝通要限制開會次數和時間,這樣至少你在工時上面的損失不會那麼多。

在估工時時納入所有時間成本
如果上述都有困難,最後一個策略,你在估工時的時候,不能只估算實作時間,也要把上述的時間成本算進去

工時報高不代表一定賺得到錢,反之亦然

正如之前所說,報高工時不代表一定能賺更多,同樣,報低工時也不一定賺不到錢。

例如,請你做一個任務,你估 1.5 小時和估 1 小時,業主通常不會有太大區別(多報時間並非故意灌水,而是隱藏成本沒算進去)。但如果時薪高,業主會對你報的工時更敏感,容易跟你斤斤計較。

那我們來計算看看:

例如,1.5 小時 x 600 元 = 900 元,1 小時 x 800 元 = 800 元。同樣完成任務,報 600 元時薪不一定會虧錢(以結果來看)。

小節
低時薪有時能讓業主接受更多的時間,因此,我們不必過於執著於時薪,而是可以根據不同情況調整計算工時的策略,避免吃虧。

關於專案計價

接下來我們來講專案計價。根據專案的總體需求、預估工時、製作條件等因素,給出固定的報價,通常不以時間為單位,而是根據專案的範圍與要求來設定。

在這一類的專案中,通常業主會先給出大致的需求,讓你估算工時和報價。但對於模糊的需求進行估價,風險很高,因為你無法確定是否有忽略某些部分,或者業主的期望是否與你的理解一致。經驗顯示,這樣的誤差常常發生。

因此,在不明確的情況下給出報價容易吃虧。
反過來說,若能夠將需求具體化,風險會降低,因此花時間與業主溝通並釐清需求是非常重要的。

但是,「花時間」這一點來說,對我們而言就是在付出無形的成本。畢竟時間就是金錢,我們不想要付出沒有報酬的時間。

舉例:跟業主開三次會、回家整理需求兩次,花的時間值多少錢?

舉一個自己過去做得不好的例子:

跟業主開三次會、回家整理需求兩次,花的時間值多少錢?

有一天,有一個企業委託我們做他們的內部系統,流程是這樣的:

第一次會議
首先第一次跟業主直接碰面,這也是很合理的,畢竟見面三分情。主要是瞭解一下業主詳細的需求、業務情境,做紀錄。業主也希望我們給他一個估價,因此我們回家詳細規劃之後再回覆他。

第一次回家整理
開完會之後,回家規劃一下,包含需要的頁面、功能、每一個頁面需要多少 API…等等。當然,這個過程如果是小團隊接案,也要約團隊會議討論。

第二次會議
第二次會議核對一下規劃後的結果,業主一開始會感謝你為他做的規劃,但他會告訴你哪些地方跟他想的不同,或是臨時他又想要加什麼功能,因此你在你的規格書上面註記哪些部分要改。

第二次回家整理
然後你再回家把它會議上講的調整一下,過程中也是很有可能團隊內部需要再開個會,然後估出一個價格、報價單。

第三次會議
第三次會議跟對方說明你的報價單,業主很開心,說回去內部討論一下,或是說要回去跟老闆報告,請老闆批准。

一週後回覆
過了一個禮拜,業主跟你說他想要請別人做,謝謝你這次的付出。

所以以上述例子來說,你總共開了三次會,然後花時間回家規劃兩次,前前後後,短的話你花了一兩週,慘的話可能花了兩三週甚至更多時間,最後的結果就是你幫別人規劃做白工,然後什麼都沒得到。

上面的狀況可能還算幸運,因為有可能對方一直約你開會跟你更新需求,一下子想到這個,一下子想到那個。然後你又一直基於「需求不清楚不進行估價原則」而一直跟他來回,時間就會拖得越長。

自我檢討、擬定策略、減少自己風險

當然,談生意本來就是有成功、有失敗,很難保證每次你付出時間就一定會得到些什麼,所以我們必須要擬定一些策略,來降低自己的風險。

所以根據上述,我們的策略方向可能有:

  • 想辦法減少時間的投入
  • 想辦法讓所付出的都能得到回報

因此,如果希望「付出的時間盡量都能夠獲得回報」的這一個方向,你可以考慮收取估價費、顧問費。

另一個方向「想辦法減少時間的投入」,我們可以事先訂一個常見方案的定價設略,以企業官網來說(這個比較好舉例),你可以訂好固定的規格,例如:可以制訂經濟方案、一頁式方案、半客製化方案、全客製化方案,每種不同方案包含哪一些項目。因為你的定價公式已經很確定,所以你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估出一個讓自己不會吃虧的價格,所以在前面的案例當中,我們就可以節省開會時間和溝通來回的成本。

定價策略舉例

策略適用情境

但上面這兩個策略也有他適用的情境。假設業主的需求是希望你幫忙做一個 3~5 萬元的網站,他可能不會想要花個五千元或一萬元請你估價,但如果業主是希望做一個 60 萬的內部系統,對他而言花個五千或一萬元請人估價,也感覺比較能夠接受。估完價可以提供他規格書、介面線圖 wireframe,讓他不會覺得好像付了一筆錢但沒有拿到東西回來,好像白白買了一個空氣。

對我們來說也是一樣的,3~5 萬元的網站,你在估工時和估價應該不會花太多時間,因此你也不會損失太多。

但要做到金額很高的系統,複雜度相對一定會比較高,因此也會比較有收取估價費的必要。

小節
提供這些策略給大家做參考,但其實方法不限於上述,大家可以按照自己的情況來思考和調整。

接案中的隱形殺手:需求變更

對於需求變更的議題,我相信是每一個接案人心中的痛。舉幾個最近遇到的例子。

案例一:滑鼠樣式變更
有一次接企業官網的案子,進行到一半時,業主問設計師:「客製滑鼠樣式會很難嗎?我想要有企業特色的滑鼠。」

這對我們設計師來說當然不難,當下沒有想太多就回答:「當然不難。」想説做個好人,於是免費花時間設計了一個滑鼠樣式,還實際實現到網站上。業主一開始看到很開心,但一兩天後卻說:「用起來不太習慣,還是改回去吧。」設計師瞬間無言,白忙了一場然後一毛錢都沒賺到。

案例二:文字對齊樣式變更
另外一個例子,企業官網上有一個三欄式的文字,置左對齊「text-align: left;」,業主看一看,覺得這樣文字欄位的右側不太整齊,所以要求要左右對齊「text-align: justify;」,但在改之前有先提醒業主,會因此造成文字中間的間隔不一致(因為這個網站有中英文多語系,特別是在英文的時候),業主說沒關係,你就幫我做。

做完之後,業主發現真的如我們所說的,會有間隔太大的問題,特別是三欄式中間那一欄的文字特別明顯。

所以他又提了一個要求,希望左右兩欄左右對齊,中間那一欄置左對齊。

不過可想而知這樣會造成對齊不一致,有些對齊左邊,有些左右對齊,所以改完之後他又不滿意,所以最後的結果又全部調回去置左對齊。

自我檢討、造成原因

那經歷過這件事情,當然我們就覺得這樣的流程很不好。

因為我們在這件事情上面跟他來回很多次,但是最後又改回來。這中間所付出的時間,都沒有辦法轉換成報酬。

雖然改動這些部分並不是很難,但過程中很多這種事情的時候,就會做到心很累。

所以我就開始反省這件事情造成的原因,和如何改善。我認為造成的原因:

  • 業主提出需求變更時,不需要付出代價
  • 我們一時心軟,造成惡性循環
  • 我們未設定需求變更流程

需求變更流程

為了解決上述問題,我重新檢討了接案流程,並新增了「需求變更流程」

這個流程的重點在於,當業主在專案進行中提出任何需求變更或功能新增時,就算再小的事情,也要提供一份需求變更報價單。透過這個動作,可以清楚地讓對方了解,這是需要額外付費的正式事項。

當業主確認後,需簽名並完成付款,然後才開始執行新的需求。

另一種處理方式是,對需求變更或功能新增先提出報價單,但等到該專案執行完畢、驗收完成並收取尾款後,再將這些變更事項另立新案處理。

需求變更流程
需求變更報價單舉例

導入需求變更流程的前後比較

需求變更流程導入前後對照表

有沒有導入「需求變更流程」前後的差異是很大的。

他可以改變業主面對這個專案的心態,從隨便、浪費資源,轉換成嚴謹面對,仔細評估。

對於接案者而言,原本要做的事情沒有改變,但因為流程改變了,所以我們面對起來心情也會輕鬆許多。

痛苦的事情,也會轉變成開心的事情。

總結與反思

接案過程中的挑戰,遠遠不止今天提到的這些主題,這些鬼故事不勝枚舉。

但是我覺得重點是,當我們遇到這些垃圾事、鬼故事的時候,我們帶著怎麼樣的心態和想法來面對他呢?

我們是一直讓他成為鬼故事,寫進死亡筆記本裡面,之後可以常常跟人家閒話家常、茶餘飯後。還是這些鬼故事能夠幫助我們反省自己,成為我們成長中的養分?

端看我們怎麼思考、怎麼選擇,會決定我們接下來的路要怎麼走、好不好走。

想法會決定行動,行動會決定命運

希望今天的分享,能夠帶給大家一些不同的想法,能讓大家有所收穫,謝謝。

工商時間

感謝今年有機會受邀成為 2024 WebConf 的講者。

關注過我的人可能知道我過去參加鐵人賽有過幾次出書的經驗。這次 WebConf 的題目公告在 FB 之後,就再次引起了博碩出版社的注意和興趣,他認為這個題目很不錯,很適合出書。

出書真香

因此,在這次演講之後,我將會開始準備寫一本關於「接案」主題的書。題目還待定,但主要內容是一本接案的指南,內容一定會比今天的演講更詳細、更完整、更乾貨滿滿、更精彩。歡迎對接案有興趣的朋友、和正在接案的朋友關注和交流。

如果對這本書有任何期待和想法,非常歡迎大家直接 Email 給我,或是丟我私訊,我很期待收到大家的期待和回饋!真的!

目前這本書的進度是,已經寫好新書規劃,出版社那邊提案也過了,然後也已經簽訂合約完畢。出版社跟我押的日期是六月底前要完稿,九月底前會出版。所以明年對我而言也是非常令人期待和刺激的一年。

另外,如果有需要外包案子,或有案子要介紹、找合作,也非常歡迎跟我聯絡~~

哎呀系列三部曲

幕後花絮

--

--

Taiming
Taiming

Written by Taiming

Aquarius software engineer exploring web development, freelancing, startups, and career growth. Believes life’s beauty goes beyond code. eefozeo@gmail.com